返回

首页  >  凤翔区  >  史料  >  回忆

我记忆中的紫荆山庙会

李正斌
      紫荆山位于凤翔城西20华里的陈村镇东北方。在我的记忆中,此地昔日是一处有相当规模的庙宇建筑群。当地人索以“山上”“庙上”或“殿上”称之。

先前的庙宇建在高坡上,坐西向东分为两院。拾级而上,是正山两侧有铁铸雄狮及高耸的“旗斗”,门前有座石雕大牌坊,还有几座鼎形和塔形的铁铸焚香炉。两廊为几排高大的、记载历次修葺庙宇的石牌,中院有鼓楼、钟楼各一座,南北厢房是住庙道士的居室及会首议事用房,院内有几棵古柏国槐,后殿墙侧有一株名贵的紫荆花树。

与庙门对峙的是高大的戏台,戏台后是一个大淖池。庙院四周场地错落宽畅,古柏大槐浓荫蔽日,不失为一处游乐、休闲的胜境。

庙宇建筑古朴典雅,风格各异,雕梁画栋,檐牙彩绘,堂壁绘画气势恢弘,耀目立柱悬龙欲飞。十几尊道教尊崇的塑像栩栩如生。每逢初一、十五,善男信女络绎不绝上山敬神,香烟缭绕。置身其间,给人一种神秘肃穆的感觉。

每年正月十二、三月二十、七月十二和十月初一为该庙例会期。尤以三月二十和七月十二会最为隆重。每逢会期,必唱大戏。赶会朝山者,扶老携幼,摩肩接踵,会场人头攒动,声浪鼎沸,饮食摊点、瓜果蔬菜、日杂百货、农用器具、交相杂陈;马戏洋片、说书布道、算命占卜、博戏耍玩,兴会无前。

每逢会期的正会这一天,更是势闹非凡。这里有个约定成俗的惯例,即正会这一天,从清早开戏到夜幕降临,连演三本六折,人们谓之“不倒台”。这一惯例,遂使阵容不够强大的剧院不敢承揽这个“瓷器活”。这一天,还有邻村的“茶会”巡视,“茶会”阵容庞大,仪仗威严,鼓乐喧天,旌旗蔽日,甚为壮观。晚间,又有多个“江湖”、小曲班子彻夜竞唱,吸引着众多戏迷游客。

庙会由紫荆山周围的五社会首主理其事。游人、戏迷,近悦远来,规模之大,为凤翔西乡庙会之少有。



参见《凤翔文史资料选辑》第21辑第59页
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
陕西省凤翔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
2006年10月第1版

版权所有: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 陕西省分中心    建设维护:陕西师范大学陕西文化资源开发协同创新中心
建库说明 | 版权声明 | 联系我们
您是到访的第 位访客! 技术维护:动力无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