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丰口述 文史组整理
普门寺是凤翔有名的唐建寺院之一,坐落在东关路北今印刷厂西侧。据《凤翔县志》载:金大定六年(1166),明正德八年(1513)均曾修葺。寺内有唐美术名家吴道子及诗人书画家王维的壁画。苏东坡曾有诗咏道:“何处访吴画,普门与开元。”(开元寺即今北街路东水电局址)又有苏东坡在凤翔任府署签书判官时,因九月九日不得参与府署长官宴集同僚的盛会而负气独游普门寺,曾写出有名的《游普门寺僧阁怀弟子由》七言律诗一首:
花开美酒曷不醉,忆弟泪如云不散。
来看南山冷翠微。望乡心与雁南飞。
明年纵健人应老,昨日追欢意已违。
不向秋风强吹帽,秦人不笑楚人讥。
这些遗迹,曾是凤翔最名贵的艺术珍品。载在志乘,脍炙人口。但以迭遭兵燹,损毁无遗。向负盛名的古寺,今已面貌全非。
民国三年(1914),我曾求学于普门寺私塾,老师为梁某,同学20余人。该寺地势前低后高,后通侯家场,面临东关正街。山门正中悬“普门寺”金字直匾。入门为僧院,继进沿石阶而上,但见原有之大殿、中殿及钟鼓楼已没。仅残迹石础可见。院内仰置大钟一口,半已陷在土中,积水常满,游鱼可见。梁老师常令学生隔日添水,不令鱼团。学生的教室仅一座,按其位置当属后殿,墙壁业经粉刷,并无原壁画之痕迹。唯檐下有石碑两座,一字一画,当时我尚年幼,并未留意字碑所记内容,仅记得画碑上有虎。同学常以墨涂碑,拓片互赠,亦不知为谁所画。教室后有空旷院落一所,瓦砾四堆,荒草萋萋,中有土台隆起,今日回思,谅为东坡公当年重九日所登之僧阁。哲人远去,遗址仅存,空资凭吊,感慨系之,我在该处求学,只一年便转入儒林巷高等小学堂。这所学校不久撤销。残破之普门寺亦随学校停办而房倒墙塌。
参见《凤翔文史资料选辑》第1辑第215页
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
陕西省凤翔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
1984年10月第1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