凤翔最早的中国民主同盟(简称民盟)盟员是赵录荣。于民国三十四年(1945)在《西安文化周报》出版社经陈唯诚、王维祺二人介绍加入民盟组织。《文化周报》社被捣毁后,民盟组织转入地下秘密活动。赵录荣被民盟组织派回凤翔,在凤翔中学任教师,从事民盟地下工作。
1949年7月凤翔解放,赵录荣在凤翔中学介绍教师王纪芬入盟,同侯俊猷三人成立了民盟凤翔小组,赵录荣任组长。1950年8月赵录荣离任,民盟凤翔小组由王纪芬负责,侯俊猷介绍凤中教师郑子良入盟。1951年初,王纪芬调出凤翔,侯俊猷负责民盟小组工作。1952年后,陆续从外地调来凤师、凤中任教的盟员9人。1953年有盟员12人,为了便于民盟工作的开展,凤师、凤中两校各成立了民盟小组。
1958年召开盟员大会,成立民盟凤翔支部,选举侯俊猷、苗遇霖任支部正副主任委员。
1966年“文化大革命”开始,民盟凤翔支部被迫停止活动。盟员普遍遭受打击迫害,有2人被错定为“历史反革命分子”,1人被开除公职,1人受行政降级处分。
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1980年5月民盟召开盟员大会,选举恢复民盟凤翔支部,苗遇霖、郑遂生任支部正副主任委员。1983年增选李俊为副主任委员。近几年来,在文化、教育界的知识分子中发展盟员22名。至1988年,除已故和调出的外,有盟员25名。
《凤翔县志》第171页
陕西省凤翔县志编纂委员会
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
1991年12月第1次印刷